站群论坛
导读:半表半里证在临床上不常被提起,但是实际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让我们跟随李冠杰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经方医学是如何认识半表半里证的,以及代表性的方证有哪些。我们今天就一个重点,就是关于半表半里证的内容。本来我是把它当做一个比较新鲜的内容展现出来,但是昨天从这个论坛开始到现在,我自己感觉大家对这个事都比较熟悉。我看在座的对胡老的理论体系都有一定的了解,很基础的东西就不跟大家说了,说一些比较深层的,大家大老远来了,希望能给大家多说点东西,如果说我是个厨子,更希望我做的菜能适合大家的胃口,大家愿意吃。这个半表半里,在我们中医界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这个概念,虽然很多条文里边有半在表半在里的论述,但是我们中医体系里一直没有把这个半表半里证明确下来,特别是像八纲里边根本就没有这一项。如果想清晰的认识半表半里,我们还需要对经方的辨证体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经方的辨证体系没有不知道的,学中医知识没有不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就学不学得会用另一回事,说不知道的人很少。那怎么叫正确的理解呢?冯世纶老师近些年提出了一个在学术上很有震撼意义的论断,说经方医学的传承史就是一部误读史。他把这个问题提的层面非常高,而且非常严重,涉及到了很深层次的问题,说的直白一点,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但是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大家都是推崇胡希恕先生理论体系的,其实冯老师也是从胡老的辨证体系里升华出来这样的结论。我们就沿着胡老的理论体系,最终摸索到半表半里证一层,既然有误读史,我们用比较简洁的一条路,把这种正确的内涵给大家还原一下,应该怎样去理解经方医学的辨证体系。大概胡老的生平和事迹大家也知道很多,我在这想说说发生在胡老身上的这些事情。胡老老家是东北的,后来考上大学以后在北京工作,后来又回过一次东北,这个没有多大意义。我是要把胡老生平的这些事进行一个升华,先直截了当的说一句话,胡老在中医界甚至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经方大师,这个没错,但是在国际上给他戴了一顶特殊的帽子,有独特理论体系的经方大师。为什么独特,胡老一生的临床实践,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基本上全用经方,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经方治不了的病。听起来很朴实,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如果深究中医历史的话,张仲景当时怎么用经方呢?我们已经没有真实的历史记载了,但是从张仲景死了以后的所有历史记载,只有胡老一个人能把经方用到这种程度。就比如说一个患者,是个肝炎,胡老辨完了以后,认为他要吃大柴胡汤合上桂枝茯苓丸。别的经方大师辨完以后,就有可能让他吃经方和时方合方,就去吃时方了,是不是有这么个差别啊?其实咱们可以说一个这样的结论,胡老也称为经方大师,好多经方大师名气比胡老还大,但是跟胡老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你能做到一生全用经方治病吗?当然也不会说那么绝对,胡老也有用银翘散桑菊饮治感冒的,但是跟别的所谓经方大师不是一回事。在胡老的理论里面,没有经方和时方接轨这么一个概念。这就是胡老的经方和别的人不同,就是胡老理解的经方理论最准确。而且胡老当时是在北京,各种疑难病都集中在那,医学界碰到疑难大病治不了的时候,会召集全北京的中西医界的名医会诊时常常叫上胡老。所以胡老说他没有发现过有什么经方治不了的病,就不是我们一个县级的中医诊所的医生说的一句话,因为他什么病都有可能碰到对胡老认识的升华,这是一个基础。胡老一辈子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他把经方原著的原意正确的进行了还原。历史上中医界不乏有毅力、有耐心的人,甚至有悟性的人,比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他用了40年(的时间)对伤寒论的每一条,逐条逐字进行推理的,但是他跟胡老走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完全都是用内经的理论来理解伤寒论。那么最起码沿着成无己的路走过来的人,没有一个能达到胡老这种水平的,就是说这一生基本上全用经方治病,基本什么病都能治得了,实际上那是一个典型的误读的路径。凡是了解胡老体系的都耳熟能详,六经来自八纲,先辨六经,后辨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这是胡老的一套说辞。这里边一个是含义极深,再一个就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讨。首先就说六经来自八纲。胡老曾经跟经方以外的大家一块去搞罗盘,研究周易,胡老也研究西医,实际胡老的医学知识体系是很宽的,但是他就觉得经方更符合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所以在他的讲座里就很少能看到经方以外的(理论),有的大部分都是批判,像对五行的批判,都是他的观点里(很)明确的。那么胡老在这说六经来自八纲。八纲是在六经之后每个人都知道,那么胡老(难道)这个常识不知道?那么胡老为什么说六经来自八纲呢?其实这是胡老特有的一种表述方式,他想说,六经实际上是由八纲里的这些辨证要素组成的,言外之意是六经辨的不是脏腑经络,不是某种具体的疾病。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辨的这些病理要素,这才是他真正想说的意思。我一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我就想我学大家,我这人有点强迫症,我就觉得你学什么就得像个学的样子,正正规规的学。我先学的是大学里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学了以后就去学内经,再去学那些辨证等学了一大堆。后来感觉到有点困惑,而且临床开个方心里一点都没有底,开的时候心里很清楚啊,他这个症状加这个症状就适合这方子,但是等患者拿走了药,心里边儿就发慌,他们吃的药会怎么样?后来我就想中医界都说伤寒论金匮要略这是最高峰,咱就围着伤寒论、金匮要略转了不下三年。我读原著是读不进去,读不懂。当时有人提倡学学中医要读白文,有人提倡入门的人要去读经方原著。后来我慢慢走进来,我回过头来,这都是不讲道理。对经方的理解没太多,你不如直接就去读这个经方原著。你是个专家,你都不敢保证你的解读是正确的,你让一个没有基础知识的学生去自己读的啥?这都不讲道理的。所以后来我就看诸家的解说,我那时候用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去学习,因为家里边上有老的下有小的,我不可能在家里蹲着读书,就拎着包到海边上租了一个小单元,在那一下待了一年,除了中午出来到菜市场买点菜,回去给自己做点饭,跟外界没有来往,专职学习。其实就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结果就是没读进去啊,越读越迷糊,结果咱也没必要回避,我觉得学术上对事不对人,我读气化论的时候,我越读越迷糊,我觉得这不是中医课。敬请继续关注第一届全面辨证高峰论坛李冠杰老师对半表半里证的讲解(二篇)。
来源:第一届全面辨证高峰论坛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