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医讯前沿哨 > 健康创新哨 >

    
发布日期:2025-04-13 19:25    点击次数:108

引言:帕金森震颤难控?中医针灸“稳”住四肢!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常被手脚颤抖、肌肉僵硬、行动迟缓折磨得身心俱疲。尽管现代医学以药物和手术(如DBS脑起搏器)为主流疗法,但中医针灸的独特价值正被越来越多患者认可!董氏奇穴专家刘红云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以肾关穴、复溜穴、明黄穴为核心,总结出一套针对帕金森震颤的“稳筋定颤”疗法,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套疗法的科学性与实操技巧!

一、三大核心穴位:从肝肾调治震颤的“黄金三角”

中医认为,帕金森震颤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虚风内动所致。董氏奇穴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既能补益肝肾,又能平肝熄风,标本兼治。

肾关穴——补肾固本,强筋止颤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头内侧凹陷处(阴陵泉穴)下1.5寸。功效:大补肾气肾阳,改善肝肾不足导致的四肢颤抖、腰膝酸软。刘红云临床发现,向后斜刺肾关穴可同时调节脾、肝、肾三经,增强全身气血循环。

复溜穴——滋阴利水,柔筋缓急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凹陷处。功效:属肾经要穴,能滋阴清热、通络活络。现代研究证实,复溜穴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

明黄穴——平肝潜阳,熄风定颤

定位:大腿内侧,股骨内侧髁上7寸(上三黄穴组之一)。功效:董氏奇穴中调理肝病的核心穴位,擅长平抑肝阳、疏通经络,对帕金森患者的手足抖动、肢体僵直效果显著。

为什么这三穴能协同增效?肾关穴补肾固本,复溜穴滋阴柔筋,明黄穴平肝熄风,三者形成“补-调-通”的闭环,从根源改善肝肾失调导致的震颤。

365建站二、刘红云临床配穴方案:精准施针,分层调理

刘红云老师强调,帕金森治疗需“整体调理+局部干预”,以下为她的经典配穴方案:

主穴组合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肾关穴(双侧)+ 复溜穴(双侧)+ 明黄穴(双侧):直击肝肾亏虚的核心病机,缓解四肢颤抖与僵硬。

辅穴搭配

上三黄穴组(天黄、明黄、其黄):增强平肝熄风效果,改善全身气血瘀滞。正会穴(头顶中央):调节脑部功能,缓解帕金森伴发的抑郁、失眠。

针刺手法

肾关穴:向后45°斜刺1-1.5寸,以酸胀感扩散至膝部为佳。复溜穴:直刺0.5-1寸,配合捻转补法,增强滋阴效果。明黄穴:直刺1-1.5寸,采用提插泻法,平抑肝阳。

案例分享一名62岁帕金森患者,病程8年,右手持续颤抖伴步态冻结。经刘红云针刺肾关、复溜、明黄穴,配合每周2次治疗,1个月后手抖频率减少50%,行走稳定性明显提升。

三、居家调理四步法:安全缓解震颤

若无法定期针灸,可尝试以下辅助方法:

365站群VIP穴位按摩:每日按压肾关、复溜、明黄穴各3分钟,力度以微痛为度,早晚各一次。艾灸温通:用艾条悬灸复溜穴10分钟,适合畏寒、四肢冰凉者。中药代茶饮:取枸杞10g、天麻5g、钩藤3g煮水,每日一杯,平肝熄风。导引运动:练习太极拳“云手”动作,缓慢舒展肢体,改善肌肉协调性。

⚠️重要提醒:

帕金森需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不能替代药物或手术。针刺操作必须由专业医师完成,避免误伤神经或血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医讯前沿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