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图片
太极站桩的定义与重要性
太极桩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修炼,对于太极拳的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人提高自身功力都十分重要。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进入意识相对静止状态,可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的目的。通过桩功锻炼,能使体内真气运动自如,借助心法应用进入静定状态,进而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太极站桩的要领
姿势要领 面南而立:依据天人合一理论,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自然界中,南为离中虚属阴,北为坎中满属阳,人体前胸任脉属阴,背后督脉属阳。面南而立,任脉对离位,督脉对坎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可避免练功时气场被宇宙场吸走。同时,意想大地托起双脚,会有飘飘荡荡之感。
垂帘:眼七分闭,三分睁,神宜内敛内视丹田,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
搭鹊桥:舌抵上齿根,目的是接通任督二脉,因为任督二脉中断于口腔。
涵胸拔背:意想膻中穴拉出一尺二寸(三拳距离),意想夹脊穴贴内衣。“西山悬磬”指肺经,要空胸。
沉肩坠肘两手合抱于胸前:两掌指尖相距10公分,掌心劳宫穴遥对两乳头下一寸之乳根穴,用两臂内侧(阴维脉)将以拉出之膻中穴为中心的圆柱体紧紧抱严(用意不用力),以十指尖暗暗地向前指,可使内劲充足。
川字步:两足与肩同宽,使两肩井穴与两涌泉穴相合;两足平行,让腰呈圆柱形,两肾俞相合(八字步则腰瘪)。
其他姿势要点:头部要虚灵顶劲,感觉头顶有根绳子向上拉着,面前有把枪顶着下巴;屁股向下向前沉,尾椎骨向前转,命门向后顶;整个腿部有绷紧的感觉,身体不靠膝盖支持,靠整个腿部的绷力支撑,大腿上面肌肉绷紧,一股力从大腿经过胯部、屁股、大腿后侧、小腿,一直通向脚后跟到地面;身体70%重力落在脚后跟,前脚趾向下抠地以保持平衡;上身保持中正,不前倾也不后仰,如同坐在板凳上;身体犹如五张弓,两条腿、两个胳膊和腰部,腰背部如同一张向后拱起的弓背。
呼吸要领

吸气时,命门吸肚脐,小腹呈凹形,意想丹田处有个球向后向上转,重心自动移至足跟,气顺大腿内侧阴跷脉上到小腹;呼气时,命门催肚脐。古人说“关吸者寿”,即指意想关元(肚脐下方穴位)来呼吸有益于健康。
意念要领
摒除杂念,以一念破万念,意守破杂念。初练时杂念频生,需即时克服,这是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要使杂念由多到少,最终达到虚无的状态。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时间要领
一般初学时,应从2 - 3分钟开始,逐渐递增。第一个月内增至5分钟,第2个月内增至10分钟,第3个月内增至15分钟,以后可按个人情况灵活掌握,但一般能练到2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同时,大悲大恸、生闷气、有大出血、有夫妻房事、午时(11时 - 1时)、雷雨交加时都不宜练站桩。
站桩的作用
提高身体下盘的稳固性:站桩如同建造房屋的基础,能让练习者下部更有力,使重心更稳定,避免在后续太极拳练习或实际应用中出现重心偏移的问题。
打下利用地面产生反作用力的基础:通过站桩锻炼腿部和全身的力量,使身体能够更好地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在太极拳的动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养内气加大丹田能量:站桩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和意念引导,能够调和气血、补养元气,加大丹田的能量,促进内气的生成和运行。
练就动中犹静的本事:站桩时要求心静体松,能让人在看似静止的状态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进而在后续的太极拳练习和生活中,练就动中犹静的能力,达到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静,心静气自行的境界。
常见错误练法
直膝挺立:练站桩应稍微屈膝蹲身,即使是高定位站桩亦如此。直膝挺立容易疲劳,不易耐久,时间一长还可能引起小腿部静脉曲张。
稍蹲即起:初学者怕两腿酸痛,往往一蹲即起。站桩又名裆功、马步,裆部不做程度不同的撑圆,两膝不屈、两腿不蹲,就失去了练裆功和马步的意义。因病弱可降低要求,把架势放高,缩短站桩时间。
超长站桩:认为“站桩时间越长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过长时间站桩会使人勉强硬撑而至偏差。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站桩时间。
面壁而站:面壁练功弊多利少,因为目前练功环境难以绝对安静,墙壁能反射声波,面壁者距壁较近,闭目入静时外界干扰通过声波反射,易使练功者受惊而出偏差。
365建站误吸废气:在废气公害较为严重的大中城市,练功者吸气深,受害远比不练气功者大,应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站桩。
身僵气促:身体僵硬大多是因站桩时肌、筋、骨节没有放松,站桩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