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慢性荨麻疹在中医学属于“瘾疹”“风疹”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团骤起骤消、不留痕迹,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本病多从风寒、风热、阴血不足论治,近现代医家认为其难治在于夹杂虚、瘀、毒。
在临床上跟诊中发现,除上述因素外,部分难治性荨麻疹还与虚阳外越有关。
虚阳外越,是阴虚火旺的进一步发展,在阴虚火旺的基础上出现寒热错杂的表现。
阴虚火旺表现主要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咽喉干燥、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舌红少苔或无苔。
此证进一步发展就会发展成虚阳外越,其表现主要是五心烦热进一步加重,出现全身燥热、盗汗虚汗出甚,甚至汗出如油。
潜阳封髓丹是由潜阳丹、封髓丹两方组成,潜阳丹乃郑钦安亲拟的扶阳方,由附子、砂仁、龟甲、甘草组成。
潜阳丹主治“头面忽浮肿、色清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
封髓丹首见于元代许国祯的《御药院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能治一切虚火上冲”,二者皆为“纳气归肾之方”。
郑钦安常将两方合用,治疗虚阳上越之病证。
后世医家吴佩衡主张将两者合方称之为潜阳封髓丹,此方有引火归元、温阳潜阳之效。
现临床习用的潜阳封髓丹组方如下:
制附片100克,炙龟板15克,砂仁10克,炒黄柏4一10克,肉桂15克,细辛6克,骨碎补15克,白术15克,生龙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
在临床跟诊中发现,此方从阳虚论治慢性荨麻疹,效如桴鼓。
男,42岁,因“全身反复风团瘙痒1年”于2019年3月5日来诊。
诉1年来,全身反复出现淡红色风团,时起时消,瘙痒明显,口服抗过敏西药后稍缓解,但反复发作,难以忍受。
现症见平素疲惫乏力,易困倦思睡,喜躺卧,睡眠差,入睡困难,饮食一般,大便干,舌尖红、苔薄白而润,脉微细。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阴虚火旺证。
方以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附片25g,砂仁15g,醋龟甲8g,黄柏15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10g,白芍10g,白术12g,生姜10g,炙甘草12g。
7剂(颗粒剂),每天1剂,早晚开水冲服。
3月12日二诊:瘙痒较前减轻,疲惫缓解,大便好转,舌水滑。
继守前方,附片加至30g,生姜加至15g,续服7剂。
站群论坛3月19日三诊:风团瘙痒明显缓解,大便偏干,在二诊方的基础上加银柴胡、乌梅各10g,续服14剂。
后继守此方加减治疗,续服1个月。随访,患者诉风团瘙痒未再发作。
本案患者平素困倦思睡,喜躺卧,加之脉微细,符合少阴病提纲之“脉微细,但欲寐也”,故考虑少阴阳气不足。
患者长期失眠,此乃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离火不降。
离火外越,灼伤阴血,故出现舌尖红、大便干等阴虚火旺之象。
故首诊予以潜阳封髓丹加减,重用附片,一则温脾肾之阳,二则引虚阳下归于肾,即潜阳。
患者睡眠欠佳,酌加龙骨、牡蛎镇纳浮阳,且有重镇安神之效。
患者苔薄白而润,提示中焦有寒湿蕴结,《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加白术、茯苓、生姜健脾燥湿。
与附片温阳之力相合,其除湿利水之效大增。
更加入白芍合而为《伤寒论》治疗少阴病之大法真武汤,白芍一能柔肝养肝,二合炙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而缓急。
二诊时风团瘙痒较前缓解,疲惫感、大便干均有缓解,方证对应疗效已现,故增加附片、生姜剂量以加强温阳潜阳之效。
三诊时病情虽明显缓解,但仍反复发作,考虑患者病程日久,虚热灼伤阴血较重。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考虑肝血不足兼有虚热,此时酌加乌梅润肝中之阴,补肝体而滋肝中之用,银柴胡清肝中虚热。
从潜阳封髓丹的整个处方构成来看,始终抓住肾水虚寒、相火越位这一病机来温水潜阳。
由于组方严谨,配合得当,此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潜阳封髓丹广泛运用于口腔溃疡、咽炎、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治疗。
中医治疗一定要以治本为主,调整阴阳,以平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