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医讯前沿哨 > 医疗技术哨 >

    
发布日期:2024-12-20 15:51    点击次数:69
六经辨证用途广,经典伤寒用此法三鹊经方 2024年12月16日 21:46 北京

一、太阳病证

概念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

站群论坛

表现   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上述见症为太阳病的主脉主症,不论其感受何种病邪,病程长短,凡具有如此脉症,即可辨为太阳病。太阳病根据其受邪后的不同反应,又可分为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

(一)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指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所表现的证候。由于患者感受病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同是太阳病经证,却有中风与伤寒的区别。

1.太阳中风证

概念    为外感风邪,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又称外感表虚证。

成因    风邪袭表,营卫失和。

要点    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特点。

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脉浮缓。或鼻鸣,干呕。

歌诀    太阳中风脉浮缓,营卫不和自出汗,头项强痛恶寒热,或有鼻鸣干呕兼。

2.太阳伤寒证

概念    为寒邪侵袭,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又称伤寒表实证。

成因   寒邪束表,卫阳被郁。

要点   以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表现   恶寒发热,身痛腰痛,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

歌诀   太阳伤寒脉浮紧,恶寒无汗作区分,喘息发热头身痛,麻黄发汗见奇勋。

(二)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邪不解,循经入腑,膀胱小肠气化失司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经邪内传于腑,因其病机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有蓄水证和蓄血证的区别。

1.蓄水证

概念   为太阳经邪内传,膀胱气化不行,水气停蓄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膀胱气化受阻,津液内停。

要点   以太阳经证与少腹满、小便不利并见为辨证要点。

表现   发热,恶寒,汗出,少腹满,小便不利,消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歌诀   太阳蓄水浮脉主,发热恶寒伴汗出,渴欲饮水水入吐,少腹胀满溲不利。

2.蓄血证

概念   为太阳经邪化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要点   以少腹急硬,小便自利,如狂便黑为辨证要点。

成因   经热入里,下焦瘀热,但未影响膀胱气化。

表现   少腹急结、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歌诀   太阳蓄血脉沉涩,其人如狂青紫舌,少腹硬满溲自利,大便如漆显黑色。

二、阳明病证

概念   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阳明病证总以正盛邪实、正邪剧争为特点。由于其证候及病机的不同,又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

(一)阳明经证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概念    为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中尚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热邪亢盛,充斥内外。

要点     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要点。

表现     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面赤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

歌诀     阳明经证脉洪大,烦渴身热大汗出,舌红苔黄心烦躁,白虎汤方清热佳。

(二)阳明腑证      

概念    为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经证不解,消灼津液,肠燥便结。

要点    以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便秘,腹胀满硬痛,苔黄燥,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甚则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边尖起刺,甚则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歌诀    阳明腑证脉沉实,日晡潮热便秘结,谵语狂乱不得眠,腹满硬痛而拒按,手足濈然汗自出,苔黄厚燥边尖刺。   

三、少阳病证

概念    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正邪交争,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邪入少阳,正邪交争。

要点    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辨证要点。

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歌诀    少阳之病脉必弦,口苦咽干伴目眩,寒热喜呕胸胁满,小柴胡汤及时煎。

四、太阴病证

概念     是指脾阳虚衰,邪从寒化,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邪入太阴,化寒生湿。

要点     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辨证要点。

表现     腹满欲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舌淡苔白滑,脉沉缓而弱。

歌诀     太阴病证脾阳虚,腹满欲吐时腹痛,自利不渴食不下,舌淡苔滑脉沉缓。   

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对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少阴经属心肾,为水火之脏,人身之根本。病至少阴,已属伤寒病的危重阶段。由于人体阴阳有偏盛偏衰的不同,少阴病证,临床又有寒化证和热化证的不同类型。

(一)少阴寒化证      

概念   为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

成因   邪入少阴,从阴化寒,阴寒独盛。

要点   以无热恶寒,肢厥,下利,脉微为辨证要点。

表现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欲绝,甚则身热反不恶寒,面赤。

歌诀   少阴寒化脉细微,下利清谷证属危,厥冷呕吐但欲寐,急服四逆阳可回。

(二)少阴热化证      

概念   为少阴阴虚阳亢,病邪入里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邪入少阴,从阳化热,阴虚阳亢。

要点   以心烦失眠口燥为辨证要点。

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少津,脉象细数。

歌诀   少阴热化脉细数,舌苔少津舌尖红,口燥咽干烦不寐,黄连阿胶功效隆。

六、厥阴病证

概念   对邪入厥阴所出现的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

成因   邪入厥阴,阴阳交争,寒热错杂。

要点   以上热下寒为辨证要点。

表现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歌诀   厥阴病证寒热杂,气上冲心消渴加,心中疼热饥不食,食则吐蛔服乌梅。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六经病证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和变化,谓之传变。

临床常见的传变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经      

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播,由一经证候转变为另一经证候,称为传经。传经方式有以下三种:

1.循经传:即按六经的顺序相传。太阳病不愈,传入阳明,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阴,终传厥阴。

2.越经传:即不按循经传次序,隔一经甚或隔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传阳明。

3.表里传:即表里之经相传。如太阳传入少阴,阳明传入太阴等。

(二)合病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称为合病。

(三)并病      

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两经证候合并出现,称为并病。

(四)直中      

凡伤寒病初起,病邪不从阳经传入,而直接侵袭发病阴经者,称为直中。

歌诀

传经方式分三种,循经越经表里中。

六经序传为循经,隔一两经称越经。

表里相传表里传,三种传变最常见。

两经三经同时现,合病概念记分明。

一经未罢一经起,并病两字要记清,

不经阳经入阴经,必为直中名称清。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文选自《中医诊断学巧记》,杨毅玲、宋月晗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医讯前沿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