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医讯前沿哨 > 医学突破哨 >

    
发布日期:2024-12-21 16:20    点击次数:129

图片

前言:            

       学习并了解中医经典,是守护健康所必备的最实用的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内在运行规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是每个正常人生活所必备的认知装备。当然,品学兼优且心有余力者,可恩及他人。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自学中医用药,必在证候细辨后,慎为。每剂用药量宜控制在五至十五克上下。辅药略轻,主药略重。每剂熬三次,一日一剂。自学者限给自身或信任之家人调理,服药后要细心体会,或观察细微变化,以及时调整方剂。最宜以调脾胃、扶正气为主,慎利下与毒药;预戒过度辛劳与精血损耗,充分睡眠,适度沐阳运动,心怀就宽,均扶正祛邪,有益于身心康复。

      大众健康,唯持自救自医自助为主导观念,坚持学习中医基础与常识,坚持探究身心变化,必能自医自助。共同推动全 民学中医守健康,以减轻家国医疗过重之负荷。

本篇内容要点:

       1、外感病,出现脉促而四肢厥冷的,可用温灸法治疗。

       2、伤寒病,脉象滑利而手足厥冷的,是为里热所致,用白虎汤主治。

       3、手足厥冷,脉象很细,好像要断绝一样的,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4、如果病人体内素有寒饮停滞,治疗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5、大汗出,热不去,是津液不足;再加下利、厥逆,宜【四逆汤】救之。

       6、因大汗出,又严重腹泻,而手足厥冷的,用【四逆汤】主治。

       7、病人手足厥冷,脉象突然变紧,这是寒实积在胸中,应当会有胃脘部胀满不适,饥饿却不能进食等症状,治疗当用涌吐法,可用【瓜蒂散】。

       8、伤寒厥而心下悸,这心下悸指胃中停水而悸动。故宜【茯苓甘草汤】去胃水,之后再治厥冷。

       9、伤寒六七日,大下后,上热下寒,下焦凝堵,肝血上逆,致咽喉不利,唾脓血,宜【麻黄升麻汤】治之。

      10、 外感病四五天,腹中疼痛,如果腹内有气转动下行趋向小腹的,这是即将腹泻的征兆。

       11、伤寒病本因虚寒而腹泻,医生又误用吐、下,致中焦虚寒更甚,格热于上,会使吐泻更加厉害。如果食物入口即吐的,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

       12、虚寒腹泻,有轻微发热,口渴,且脉象微弱无力的,预示疾病即将痊愈。

       13、腹泻脉数,并有轻度发热汗出的,为病即将痊愈;如果脉又变紧,为病仍未解。

       14、 腹泻,手足厥冷,无脉搏跳动的,灸后手足不转温,如果脉搏仍不恢复,还反加微喘的,属于死候。如果足部的太溪脉仍有搏动,且趺阳脉大于太溪脉的,属可治的顺证。 

       15、腹泻,寸脉却为浮数,上热也;尺脉独涩的,血下行,必然会便脓血。

       16、下利清谷,指拉出的谷物没有消化 ,这说明体内虚寒,绝不可攻表。若攻表发汗,里虚更盛,腹必胀满。

       17、腹泻而脉沉弦的,多有肛门下坠感;如果脉象洪大的,为腹泻未停止;如果脉象微弱而数的,腹泻将要痊愈,虽然发热,也不会有危险。

       18、下利,脉沉迟,说明里寒。里太过虚寒,其面会呈“戴阳”现象。戴阳,是里寒太盛,阳无根而浮起来,脸上颧骨地方就会红红的。

图片

       下面,随附《伤寒论》卷六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注:外感病,出现脉促而四肢厥冷的,可用温灸法治疗。)

       2、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注:伤寒病,脉象滑利而手足厥冷的,是为里热所致,用白虎汤主治。)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以上四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米熟汤成,去药渣,温服一升,一天三次。)

       3、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注:手足厥冷,脉象很细,好像要断绝一样的,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方一百零三: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开,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以上七味药,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一天三次。)

       4、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注:如果病人体内素有寒饮停滞,治疗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一百零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开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注:以上九味药,加水六升,加清酒六升,搅拌均匀,煎煮至五升,去药渣,分五次温服。)

       5、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注:大汗淋漓,而发热仍不退,腹中挛急不舒,四肢疼痛,又见腹泻、四肢凉且全身怕冷的,用四逆汤主治。)

       6、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注:因大汗出,又严重腹泻,而手足厥冷的,用四逆汤主治。)

365站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注:以上三味药,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药渣,分两次温服。如果患者身体强壮,可加入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7、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注:病人手足厥冷,脉象突然变紧,这是寒实邪积在胸中,应当会有胃脘部胀满不适,饥饿却不能进食等症状,治疗当用涌吐法,可用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巳,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注:以上两味药,分别捣碎过滤,取散粉混合,然后取一钱匕,服用时用香豉一合,白开水七合,煮成稀粥,去豉渣取汁并加入上述两味药粉调和,一次温服。服药后不呕吐的,逐渐加大药量,直至痛快吐下为止。但有失血性疾病、体质虚弱的病人,不可服用瓜蒂散。)

       8、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伤寒病,四肢厥冷,又心下悸动,应先治其水饮,当服茯苓甘草汤,然后再治其厥。如果不这样,致水饮浸渍渗入肠胃,必然发生腹泻。)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二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注:以上四味药,加水四升,熬至二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

       9、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注:外感病六七天,风寒之邪化热未成实,误用峻下后,阴气受损,同时上焦阳邪内郁,出现寸脉沉迟,手足厥冷,尺脉不现,咽喉不利而唾脓血,腹泻不止的,属难治之证,用麻黄升麻汤主治。)

       方一百零五,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岀愈。

       (注:以上十四味药,加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掉浮沫,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三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每次间隔煮三斗米饭的时间,直到服完,汗出则愈。)

      10、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注:外感病四五天,腹中疼痛,如果腹内有气转动下行趋向小腹的,这是即将腹泻的征兆。)

      11、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注:伤寒病本因虚寒而腹泻,医生又误用吐、下,致中焦虚寒更甚,格热于上,会使吐泻更加厉害。如果食物入口即吐的,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

       方一百零六,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注:以上四味药,加水六升,剪煮至二升,去药渣,分两次温服。)

      12、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注:虚寒腹泻,有轻微发热,口渴,且脉象微弱无力的,预示疾病即将痊愈。)

      13、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注:腹泻脉数,并有轻度发热汗出的,为病即将痊愈;如果脉又变紧,为病仍未解。)

      14、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365站群VIP

       (注:腹泻,手足厥冷,无脉搏跳动的,灸后手足不转温,如果脉搏仍不恢复,还反加微喘的,属于死候。如果足部的太溪脉仍有搏动,且趺阳脉大于太溪脉的,属可治的顺证。)

      15、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注:腹泻,而见到寸脉却浮数,上热,尺脉独涩的,血下行,必然会便脓血。)

      16、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注:腹泻完谷,不可发汗解表,如果误发其汗,则必会引起腹部胀满。)

      17、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腹泻而脉沉弦的,多有肛门下坠感;如果脉象洪大的,为腹泻未止;如果脉象微弱而数的,腹泻将要痊愈,虽然发热,也不会有危险。)

       18、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腹泻,脉象沉迟,病人面部微发潮红,体表轻微发热,所泻是稀冷不消化的谷物,就会出现郁冒现象,病随汗出而解,同时病人四肢也会轻微厥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下焦虚寒,而面有戴阳的缘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医讯前沿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