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辨证治疗22泄泻,常见证型,泄泻辩证治法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方剂剂量,功效,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22泄泻:
㈠感受外邪:⑴寒湿(风寒)--藿香正气散为主方。⑵湿热(暑湿)--葛根芩连汤加味。
㈡食滞肠胃—保和丸为主方。
㈢肝气乘脾—痛泻要方为主方。
㈣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为主方。
㈤肾阳虚衰—四神丸加味。
一,泄泻辩证症状
22泄泻的症状:
泄泻主要有以下症状: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一、大便性状改变
1. 便质稀溏:大便不成形,质地较软,如同粥状甚至水样。
2. 排便次数增多:一般每日排便次数超过 3 次。严重时可达到数次甚至十几次。
二、伴随症状
1. 腹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可在排便前出现,排便后疼痛可能缓解或减轻。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下腹部等。
2. 肠鸣: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是肠道蠕动加快、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的声音。
3. 里急后重:部分患者会有便意频繁但排便不畅、肛门坠胀的感觉。
三、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
1. 食欲不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不想吃东西。
2. 乏力:频繁的腹泻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使人感到疲倦、乏力。
3. 发热:如果是感染性泄泻,可能会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一般与感染的病原体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㈠感受外邪:⑴泄泻寒湿(风寒)的症状--藿香正气散为主方。泄泻寒湿(风寒)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大便表现
1. 大便清稀:粪便质地如水样或溏薄,没有正常大便的成型状态。
2. 多泡沫:大便中常带有很多泡沫,这是因为寒湿之邪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气体混入大便中。
二、腹痛症状
1. 腹痛肠鸣:腹部疼痛,同时可听到肠道蠕动时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声音。疼痛一般为隐隐作痛或冷痛,遇寒加重。
2. 痛泻交作: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急迫的便意,泻后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
三、其他症状
1. 肢体困重:感觉肢体沉重、乏力,活动不灵活。这是因为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失养。
2. 恶寒发热:怕冷,甚至寒战,同时可能伴有体温升高。这是寒湿之邪侵袭体表,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产生的反应。
3. 鼻塞流涕:如同风寒感冒一样,可能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这是因为寒湿之邪不仅侵犯肠胃,也可影响肺卫。
4. 舌苔白腻:舌苔呈现白色且较厚腻,是寒湿内盛的表现。
5. 脉象濡缓:脉象柔软而缓慢,反映出寒湿困阻、气血运行不畅的状态。
⑵泄泻湿热(暑湿)的症状--葛根芩连汤加味。泄泻湿热(暑湿)的症状如下:
一、大便表现
1. 大便溏泻不爽:大便不成形,质地较为黏腻,排泄时感觉不顺畅,常有排不尽的感觉。
2. 色黄褐臭秽:大便颜色多为深黄色或黄褐色,气味臭秽难闻。这是因为湿热之邪熏蒸肠道,使大便的性质发生改变。
二、腹痛症状
1. 腹痛即泻:腹痛较为急迫,疼痛一旦出现就会马上有便意,随后腹泻。
2. 泻后痛减:腹泻后腹痛症状会有所减轻,但不久可能又会再次发作。
3. 肛门灼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这是湿热之邪下注肛门所致。
三、其他症状
1. 烦热口渴:身体感觉烦躁闷热,同时有口渴的症状,喜欢喝冷饮。这是因为湿热之邪耗伤津液,且热邪会使人产生烦热感。
2.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颜色发黄,甚至呈现深黄色或赤红色。这是湿热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使尿液排泄不畅且受热邪煎熬所致。
3. 舌苔黄腻:舌苔颜色发黄且质地腻滑,是湿热内蕴的典型表现。
4. 脉象滑数:脉象圆滑而快速,反映出体内湿热之邪较盛,气血运行加快。
㈡食滞肠胃的症状—保和丸为主方。食滞肠胃的症状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大便表现
1. 泻下稀便,臭如败卵:大便质地较稀,气味如同臭鸡蛋一样难闻。这是因为食物停滞在肠胃,经腐熟发酵后产生浊气,随大便排出。
2. 泻后痛减:腹泻后腹部疼痛会有所减轻,这是因为部分积滞的食物通过腹泻排出体外,肠胃的压力得到缓解。
二、腹痛症状
1. 脘腹胀满疼痛:胃脘部和腹部胀满,疼痛拒按。这是由于食物停滞不化,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滞不通而引起疼痛。
2. 嗳腐吞酸:打嗝时会有酸腐的气味,甚至会呕吐出未消化的食物。这是食物积滞在胃,胃气上逆的表现。
三、其他症状
1. 食欲不振:因为肠胃内有积滞,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所以会出现不想吃东西、食欲减退的情况。
2. 舌苔厚腻:舌苔厚且质地腻滑,多为白色或黄色,反映出肠胃内有积滞之邪。
3. 脉象滑实:脉象圆滑而有力,提示体内有实邪阻滞,通常为食滞肠胃所致。
㈢肝气乘脾的症状—痛泻要方为主方。肝气乘脾的症状如下:
一、大便表现
1. 泄泻肠鸣:大便稀溏,常伴有肠鸣音亢进,肚子里咕噜咕噜响。
2. 腹痛攻窜:腹痛呈游走性,感觉疼痛在腹部不同部位窜动。
二、情绪相关症状
1. 胸胁胀闷:两侧胸部和胁肋部感觉胀满不舒。这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
2. 嗳气食少:频繁打嗝,食欲减退。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嗳气;脾胃功能受影响则食少。
3.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作:病情常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当人处于抑郁、恼怒或紧张状态时,泄泻等症状会更加明显。
三、其他症状
1. 舌淡红,脉弦:舌头颜色淡红,脉象弦紧。弦脉是肝气郁结的典型脉象表现。
㈣脾胃虚弱的症状—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脾胃虚弱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大便表现
1. 大便时溏时泻:大便质地时而稀薄,时而不成形但也不是完全水样便,排便情况不稳定。
2. 迁延反复:泄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
二、消化功能方面
1. 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
2. 食后腹胀:进食后感觉腹部胀满,不消化。这是因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
三、全身症状
1. 面色萎黄:脸色发黄,没有光泽,这是气血生化不足的表现。
2. 神疲乏力:精神疲倦,身体乏力,缺乏活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全身。
3. 形体消瘦:由于营养吸收不良,身体逐渐消瘦。
4. 舌淡苔白:舌头颜色淡,舌苔呈白色,多为薄白苔。这是脾胃虚弱,水湿不化的征象。
5. 脉象虚弱:脉象软弱无力,反映出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状态。
㈤泄泻肾阳虚衰的症状—四神丸加味泄泻肾阳虚衰的症状如下: 一、大便表现 1. 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又称“五更泻”,在黎明时分,肚脐周围及腹部会疼痛,同时伴有肠鸣音,随后就会腹泻。2. 大便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肾阳虚弱,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导致食物不能完全消化。 二、全身症状 1. 形寒肢冷:身体怕冷,四肢温度低。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不能温暖肢体。2.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盖感到酸软无力。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阳虚则腰膝失养。3. 面色㿠白:面色苍白无华。肾阳虚弱,不能上荣于面,导致面色缺乏血色。4. 舌淡苔白:舌头颜色淡,舌苔呈白色。这是阳虚内寒的表现。5. 脉沉细无力:脉象沉而细弱,反映出肾阳虚衰,气血鼓动无力的状态。
二,中医内科辩证治疗泄泻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22泄泻:㈠感受外邪:⑴寒湿(风寒)--藿香正气散为主方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藿香正气散的常用剂量大致如下:藿香 9 克、紫苏 9 克、白芷 9 克、大腹皮 9 克、茯苓 9 克、白术 9 克、半夏曲 9 克、陈皮 9 克、厚朴 9 克、桔梗 9 克、炙甘草 6 克。但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由医生调整。
二、功效
1. 解表化湿:对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2. 理气和中:可调节脾胃气机,缓解呕吐、泄泻、脘腹胀痛等症状。
三、方解
1. 君药:藿香辛温,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为君药。
2. 臣药: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半夏曲、陈皮、厚朴燥湿和胃,行气除满,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助运化水湿,共为臣药。
3. 佐药: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既助解表,又助化湿;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佐药。
4.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用法
一般为散剂,可口服。也有制成丸剂、水剂等剂型。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医嘱。现代临床也常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化裁,采用汤剂水煎服。
⑵湿热(暑湿)--葛根芩连汤加味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葛根 15 克、黄芩 9 克、黄连 9 克、甘草 6 克。加味药物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二、功效
1. 解表清里:用于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证。可治疗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
2. 止泻止痢:对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有较好疗效。
三、方解
1. 君药:葛根解肌清热,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
2. 臣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臣药。
3. 佐使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四、用法
一般为汤剂,水煎服。先将药物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取汁分两次温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且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加味,以增强疗效或扩大适用范围。
㈡食滞肠胃—保和丸为主方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山楂 180 克、神曲 60 克、半夏 90 克、茯苓 90 克、陈皮 30 克、连翘 30 克、莱菔子 30 克。现代临床常用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山楂 9 - 12 克、神曲 6 - 10 克、半夏 6 - 10 克、茯苓 9 - 12 克、陈皮 6 - 9 克、连翘 6 - 10 克、莱菔子 6 - 10 克。
二、功效
1. 消食和胃:主要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状。
2. 导滞化积:帮助消化食物,消除积滞,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三、方解
1. 君药:山楂消油腻肉食之积,为君药。
2. 臣药: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二者共为臣药。
3. 佐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为佐药。
4. 使药:诸药合用,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共奏消食和胃之效。
四、用法
一般制成水丸或蜜丸口服。现代也常制成汤剂,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由医生确定。
㈢肝气乘脾—痛泻要方为主方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炒白术 90 克、炒白芍 60 克、炒陈皮 45 克、防风 30 克。现代临床常用剂量为白术 6 - 12 克、白芍 6 - 15 克、陈皮 3 - 9 克、防风 3 - 9 克。
二、功效
1.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要用于脾虚肝旺之泄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等。
2. 调和肝脾:对肝脾不和引起的腹部不适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三、方解
1. 君药: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
2. 臣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
站群论坛3. 佐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
4. 使药: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四、用法
一般为汤剂,水煎服。先将药物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取汁分两次温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
㈣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人参、白术、茯苓各90克、甘草60克、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45克。现代临床常用剂量会有所调整,如人参(可用党参代替)9 - 12克、白术9 - 12克、茯苓9 - 12克、甘草3 - 6克、山药12 - 15克、莲子肉9 - 12克、白扁豆9 - 12克、薏苡仁9 - 15克、缩砂仁3 - 6克、桔梗3 - 6克。
二、功效
1. 益气健脾: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疲倦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
2. 渗湿止泻:对于脾虚湿盛所致的腹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三、方解
1. 君药: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
2. 臣药: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
3. 佐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为佐药。
4. 使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用法
一般为散剂,可口服。现代也常制成汤剂,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由医生确定。
㈤肾阳虚衰—四神丸加味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方剂剂量 肉豆蔻60克、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30克。加味药物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现代临床常用剂量为肉豆蔻6 - 9克、补骨脂9 - 12克、五味子6 - 9克、吴茱萸3 - 6克。 二、功效 1.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要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等。2. 补肾助阳:对肾阳虚弱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三、方解 1. 君药: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为君药。2. 臣药: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力更强,为臣药。3. 佐药:吴茱萸温暖脾肾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为佐药。4. 使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 四、用法 一般制成丸剂口服。现代也可制成汤剂,水煎服。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且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加味,以增强疗效或扩大适用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